
周末回鄉(xiāng)下老家,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,堂屋角落那臺鳳凰牌縫紉機,依舊安靜地立在那里。黑色的機身落了一層薄灰,卻在午后的陽光里,泛著溫潤的光。機頭處“鳳凰”形狀的金屬標牌,邊角雖有些磨損,可那展翅的紋路,還清晰得像昨天才刻上去的。這是母親的嫁妝,從我記事起,它就是家里最特別的物件。
我小時候總愛圍著縫紉機轉。那時家里條件不好,我的衣服大多是母親用它改做的。春天,她把我前一年穿小的單衣找出來,拆成布片,在縫紉機上重新拼接,過幾天就能變出一件合身的新衣服。我趴在旁邊,看母親腳踩踏板,“咔嗒咔嗒”的聲響像輕快的音樂,機針上下跳動,線軸飛速旋轉,原本零散的布片,漸漸變成能穿在身上的衣裳,心里滿是好奇與期待。
有一年冬天特別冷,我的棉襖袖口磨破了,風一吹就往里鉆。母親看著心疼,找出一塊厚實的藍布,坐在縫紉機前忙活起來。她先把破袖口拆下來,把棉襖里的棉絮掏出來曬了曬,再用縫紉機把新布縫成袖口的形狀,然后仔細地縫到棉襖上。踩踏板時,因為布太厚,母親得用些力氣,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??p好后,她把棉襖遞給我,笑著說:“穿上試試,這下不冷了。”我穿上棉襖,袖口軟軟的、暖暖的,風再也鉆不進來,那一刻,覺得母親的縫紉機簡直是神奇的寶貝。
后來我去縣城上學,回家的次數(shù)少了。每次放假回家,總能看到母親坐在縫紉機前,要么是給鄰居縫補衣物,要么是給我做些小物件。有一次,母親找了塊耐磨的帆布,用縫紉機做成書包的樣子,還在書包側面縫了個小口袋,說能裝水壺??粗赣H專注的神情,聽著熟悉的“咔嗒咔嗒”聲,我深切體會到,家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。
成家后,我們搬到了城里。我多次想把母親接到城里住,可她總說離不開老家,離不開那臺縫紉機。她說:“這縫紉機陪了我一輩子,幫家里過了不少苦日子,扔了舍不得,留在這,心里踏實。”前幾天回家,我特意坐在縫紉機前,學著母親的樣子踩了踩踏板,“咔嗒咔嗒”的聲響依舊熟悉。母親坐在我旁邊,給我講她年輕時的事,講這臺鳳凰牌縫紉機是外婆攢了很久的錢才買給她的嫁妝,講她用這臺縫紉機給我做過多少件衣服、縫過多少個補丁,也講起給我縫衣服時,總擔心線腳不夠整齊。
如今,市面上的衣服種類越來越多,樣式也越來越好看,很少有人再自己用縫紉機做衣服了??赡赣H的那臺鳳凰牌縫紉機,依然在老家的堂屋角落。它不僅是母親的嫁妝,更是我們的記憶載體,記錄著我從孩童到成人的點滴成長,也見證了一步步變好的日子,更是用一針一線,把母親對家人的愛,縫進了歲月里,也縫進了我們心里。
()
|
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8102000140號